close

早期因為沒有好的維護,總覺得大南門滿陰森的。


反而只知道那兒是中國廣播公司台南,不過自從中廣遷移,南門城也維護的漂漂亮亮,一座美麗的公園展現在府城人的眼前,也成了休閑的好去處。


台南的城牆,最早是在雍正3年(1725年)臺灣縣知縣周鍾喧請當地宮紳(如現今商會會長)以捐獻的方式,用樹木柵圍起來的,又在柵欄之間設置了七個城門;後來,雍正13年(1735年),福建總督郝玉麟又在城的周圍種植刺竹17983叢加強防護。


到乾隆元年(1736年),各門開始蓋起城座及城樓。


乾隆40年(1775年),知府蔣元樞在舊木柵內另建木城。


乾隆53年(1788年),知府楊廷理將其改為土城。


由於大南門是通往鳳山縣的要道,於是道光16年(1836年)又增築甕城加強防禦,也安置砲臺6座。


現在所見的大南門是在民國66年所修建,用鋼筋水泥構造代替原木城樓,包括有甕城、城座與城樓等。


大南門內城造型上屬於重簷歇山單脊燕尾形式的城樓,十分優雅;城身是以花崗岩及咾咕石砌成的,外城門額題曰「大南門」,內城門額則題曰「寧南門」,兩側的城垣是由花崗岩及泥灰所建。


外護甕城為全台僅存之甕城城門,又稱「外廓」或「月城」,甕城是由長方形的內城及半月形的外城組成,外城又稱為半月城,圍繞在內城外,形成雙層禦敵功能,使進攻者關關難度,不易得手;或是誘敵入內,甕中捉鱉一舉殲滅。另外,內、外兩城門並不在同一直線上,其目的是要造成曲折迂迴,使敵人無法長驅直入。


道光28年(1848年),為避免守城兵藉故騷擾百姓,官方曾頒立「示禁碑」,上書「農商負販,車牛往來,不許兵役勒索,特示」,至今仍嵌示於城洞內。


相關資料:上課講義及台南市文化觀光處


部落格文章:台灣府城城垣南門段殘蹟



南門城老照片網站



 


↑內、外兩城門並不在同一直線上




↑可以甕中捉鱉的內城


↑外城門額題曰「大南門」



↑內城門額則題曰「南寧門」



↑花崗岩及咾咕石砌成的城牆



↑重簷歇山單脊燕尾形式的城樓




↑砲台




↑拾階而上往城樓


↑修剪美麗的樹木依城生長


↑城垛


↑咕咾石的外城一




↑咕咾石的外城二




↑仿舊時木柵外牆




↑遙想清朝時舊城外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