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北北基地區 (6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板橋比起我六年前來的時候改變好多,特別來此逛大遠百的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過年期間,美食店到處都是大排長龍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今天在家慢慢整理過年的照片,雖然有些照片已經先貼在FACEBOOK,不過想到部落格久未貼文,於是一邊整理一邊貼文啦!

今年過年時去探望阿姨,他們帶我逛著永康街,好多名店都在大排長龍,到老張牛肉麵時,剛巧人潮沒那麼擁擠,就在這兒用餐嚕!

我們叫了粉蒸排骨跟肥腸,清燉、蕃茄跟辣味三種牛肉麵,以及一些小菜。

牛肉軟嫩,麵條滿Q的,湯頭也還算不錯喲!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常常在台南孔廟,看見台北來的朋友很熱情的聽導覽,仔細拍照,往往問了是否去過大龍峒的台北孔廟,答案是屬於近廟欺神的居多,因為當然要先來看全臺首學啊!聽了真的覺得身在處處古蹟裡的府城人很幸福呢!

前陣子去台北,特別跑了一趟大龍峒去看孔廟,從捷運圓山站下車,慢慢走到台北孔廟,一眼就先看見那「萬仞宮牆」四個字,再過去就看見那「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的三隻小猴;再走進些發現孔廟正在維修,只能從側門進去,所以欞星門跟泮池瞧不見嚕!

臺北市孔廟的創建於於清光緒年間,到日本時期孔廟被拆毀,當地的士紳捐地並請清末福建最有名望的建築木匠,泉州的王益順來修建孔廟;他將中國南方建築的許多精華,表現在臺北孔廟之中,現在我們所見的臺北孔廟,就是很典型的閩南式建築喔!

所以跟台南孔廟典雅儉約風格很不一樣的台北孔廟,充滿著華麗的氣息;雖然不收費,但是很多都圍起來,不能進去參觀,牌位也用玻璃隔起來,這點讓常在台南孔廟出入的我感覺有種隔閡。

台南孔廟是開放式的,你可以近看古蹟,學習如何尊重古物,很多人為省那25元而失去與古蹟親近的機會,真是可惜!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這日,堂弟開車帶著小狗們來到淡水這間「日光行館」民宿。

被群山圍繞的「日光行館」,可以讓小狗們盡情奔跑玩耍,接近黃昏的山景,景緻滿不錯喔!

鎮店之狗黃色的拉布拉多犬,四處跟遊客帶來的小狗碰鼻玩玩,也任由遊客撫摸,真是好性情的狗兒。

其他小狗跟BABY一樣安安靜靜不會吠叫,倒是小蜜比較神經質。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整理「十三行博物館」資料時,才發現97年那時竟然只貼照片,沒貼格文,所以現在補文。

二年前,也就是975月底是第一次到「十三行博物館」,偏偏到的時間太晚,望門興嘆。

我朋友阿妙說,既然來了,乾脆爬上層層階梯來遠眺台北港,偏偏我最討厭登高爬樓梯,可是既然來了也就慢慢爬,以不虛此行。

雖然無法入館參觀,但是因為非假日的「十三行博物館」外顯的特別冷清,5月的太陽仍不捨落到海中,於是讓我拍到漂漂亮亮的景緻,這也是很不錯的收穫。

相關格文: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

走出劇場播放跟參觀完整個展場,我開始沿著「十三行博物館」內的樓梯慢慢往頂樓爬上去。

透過天橋往底層看去之前的考古蠟像,我的懼高症跟我的好奇心在互相掙扎,終於好奇心戰勝了懼高症,反正那麼多人都在走,是吧?

到了瞭望台前,透過玻璃看觀音山上的大坌坑遺址,十三行與大坌坑這兩文化在此時連結在我眼前。

後來我坐電梯下來,又去參觀「彩虹的約定」,有關紋面的傳說,原住民與祖靈之間的約定,因為時代變遷而逐漸消失的文化,令人不勝唏噓。

相關格文: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史前時代的台灣,居住著許多的南島語系的原住民,那遠古的時代,依舊發展出令現代人讚嘆不已的技術。

「十三行博物館」內的劇場播放,「十三行人的一天」這一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導覽方式。

雖然是語音導覽,在一片黑暗之中,隨著燈光的指引,不由自主就是隨著燈光在這一區每一個定點打轉。

聽著導覽,了解當時十三行部落的人們如何生活,打獵、織布、捕魚、耕種、交易甚至是墓葬,以及雖然是為了生活而延伸出的打鐵技術及製陶技術,這些超高的藝術天份令人佩服不已。

相關格文: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到八里的「十三行博物館」總是因為時間太晚而過門不入,這個月初去台北受訓,可終於讓我一償去「十三行博物館」參觀的夙願了,而且現在博物館還免費參觀,真是賺到了呢!

十三行博物館是北臺灣唯一以考古為主題的博物館,在民國46年地質學者林朝棨勘查後定名為十三行遺址,是二級古蹟,為距今1800年至500年前臺灣史前鐵器時代之代表文化。

其人種可能與平埔族凱達格蘭族有關,重要文物為陶器、鐵器、煉鐵爐、墓葬品及與外族之交易品等,其代表性 文物為人面陶罐等。

民國78年至81年間,因八里污水廠將興建於遺址上,引起各方注意,形成搶救遺址熱潮,最後才建造了「十三行博物館」。

十三行博物館網址

相關格文: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因為到台北受訓,又有機會到淡水一遊。

這日,來到淡水的漁人碼頭,夕陽早已西沉,只有暮色籠罩著海面。

於是「淡水暮色」這首歌就自然在腦中響起,果然是帶著詩意的。

 

淡水暮色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0) 人氣()

日治時代,日本人為了在台人員住宿的問題,在台灣興建不少日式宿舍群,位於北投公園內的梅庭,就是日治昭和年代興建的日式木造建築。

「梅庭」,是北投今年開放的最新的一個景點,為前監察院長于右任寓所,台北市文化局在民國95年將梅庭列為歷史建物。

梅庭建於西元一九三○年,是一棟深具歷史、文化、觀光的建築,也是「一代草聖」于右任在台唯一留存建物,入口門柱上「梅庭」二字即是他親手題字,極富歷史與文化保存價值。

梅庭開放時間為每週二至週日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週一、國定例假日休館)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接下的展場展出早期運送溫泉使用的管線跟浴池還有北投石的行程簡介。

另外,溫泉博物館既然是公共浴場,當然就不能錯過他的大浴場啦!

浴場是公共浴場的精神所在,也是整棟建築物最重要的空間,依據當年旅遊摺頁所載為當時東亞最大型溫泉浴場。

大浴池只供男性沐浴,浴池的建築仿歐式,帶有羅馬和土耳其浴池的風格,而且必須站著泡是這個浴池的特色,因為這樣可以容納更多泡溫泉的人。

大浴場周圍兩側牆上有鑲嵌彩色玻璃,跟圓拱列柱圍起的浴池相輝映,的確有種明亮華麗的沐浴氣氛。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一樓展覽廳展出當時北投溫泉的過往景象以及各個時期的發展特色的照片及資料。

比較特別的是榻榻米大廳,是當時的人在沐浴後納涼、用餐、休憩的地方。

在這裡還可以眺望整個北投谷地以及公園美景,只可惜假日是不開放進入的。

後方的展場分別是放老電影跟展出世代婚俗的老照片。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沿著溫泉路走,繞上一圈大約2個小時,終於也到了溫泉博物館。

在花樹環繞下的溫泉博物館,是在日據時期的大正二年(西元1913年/民國二年),由台北州廳運用了公共衛生的經費,仿照日本靜岡縣伊豆山溫泉的方式,來興建的北投溫泉公共浴場。

浴場建築具有濃厚的英國鄉村別墅風格,為北投溫泉發展史上重要代表性建築。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瀧乃湯這座日式建築是很有歷史的泡湯浴室,當然裡面是不能拍啦!

所以只好在外面隨意拍拍,有個寫著大正年間日本皇太子來此沐浴紀念的紀念碑,孤零零立在一旁。

看家狗狗的眼神讓人覺得時光就在這兒慢慢流逝…………………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北投路上到處都是泡溫泉的地方,這地方遠遠的就看到一堆人等在外面,這下我可好奇了,擠進去一看,原來是可以露天泡溫泉的「千禧湯」。

我問老闆說可否拍照,老闆很爽快的答應,因為剛好是一個階段的休息時間,空無一人的泡湯池,在花草樹木下也很有FU

穿著泳衣泡湯不怕露點曝光,隱密性也夠,重點是價位也很美啦!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沿著北投的溫泉路,溪流嘩啦啦的散發出硫磺味,周圍也都是溫泉旅館。

路上看到很多櫻花,感覺真讚!

而電影「溫泉鄉的吉他」裡的橋,殘破的只剩下回憶了。

又看到有人在溪流裡泡腳,本來也想去泡的,後來發現原來這個水道是各浴池泡過的溫泉排水道,只好敬而遠之嚕!

(只是大家為啥泡腳玩水的不亦樂乎呢?@@..................)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北投冬日氣候好的像台南的天空,來到地熱谷,是天也熱地也熱。

朋友很高興的跟我講,說從小就在地熱谷玩耍煮蛋,結果一進地熱谷公園才發現,為維護遊客安全四周都圍起來了。

朋友才知道太久沒來地熱谷,都變的不一樣,旁邊好幾位老台北也在那兒嘟嘟啷啷的唸著說:「以前在地熱谷都可以煮蛋呢!現在圍成這樣,記憶都被破壞了!」

其實對我這個第一次來地熱谷的人來說,已經很驚艷了;也許,對每個台北人來說,「地熱谷煮蛋」是最美好的記憶。

但那圍著的欄杆,似乎將他們的美好記憶給圈住。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1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