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安平樹屋 (9)
- Nov 07 Wed 2012 06:37
安平樹屋光影之間
- Dec 30 Fri 2011 11:08
書法與文化?
前陣子在孔廟遇見一位前輩,問我有沒有寫書法,我說已經很久沒寫書法了,他搖搖手上他自己所寫的書法宣紙,說那就不給我,然後說現在的人都不寫書法,沒有文化可言。
聽完他的話,我是小丸子的三條線立馬浮出,當然書法有其之美,我自己都很喜歡,三不五時還去看書法展,小時候還練過書法跟鋼筆字體,那是一種美學;但是現在打電腦字真的比寫字的時間還多。
基本上我認為文化並不是寫不寫書法而定,而是一種FU;每一種民族都有其文化,別的民族也沒有寫書法是吧?
以前讀過所謂的文化,是人類生活方式或生活內容的總和,在基因中不知不覺保留下來的價值觀、人生觀,如果能以文字來記載,當然是讓後代的人更能體會先民的生活及傳統文化。
雖然那位前輩的言論略為偏頗,但是每每看見各古蹟祈福卡上的字跡,還真是希望現在的小朋友們多多練字,不一定要寫書法,原子筆多練練也是能寫漂亮的字啦!字漂亮些總是美好的,畢竟你們的祈福卡是會掛在外面讓人拍到照片的喲!
- Oct 31 Sat 2009 19:54
安平樹屋觀景台
樹屋的後方的天橋景觀台,可觀賞鹽水溪美景,
鹽水溪是古運河的運鹽河道,除了紅樹林及水鳥等自然生態,也蘊含人文歷史意義。
這兒也規劃成腳踏車車道,也可以來試試繞行鹽水溪喔!
PS:
這幾張拍的效果有些差,因為相機沒電了,用手機拍的啦!
- Oct 31 Sat 2009 19:43
2009安平樹屋
有時真的會「近廟欺神」,安平樹屋幾乎每逢假日就人山人海,
我卻偏偏二年後的差不多同一時間才又再次進到樹屋。
現在這處景點,剛好安平樹屋、德記洋行、朱玖瑩故居成一直線;包括樹屋對面的西門國小都是英國領事館的舊址。
附近還有蚵灰窯、東興洋行、乾隆海堤等景點,安平幾乎處處是古蹟。
安平樹屋是位於德記洋行的隔壁,最初為洋行倉庫,從砌牆古磚推測取自熱蘭遮城紅磚,及門楣花崗石、窗框基石與木屋架構判定,推測最早應建於19世紀末及日治初期,作為「大日本鹽業株式會社」出張所倉庫,現況規模即為日本人增建。
- Oct 31 Sat 2009 18:43
2007安平樹屋
最近去安平樹屋走了一趟,整理照片時發現二年前同期,
2007年10月時到樹屋的照片,所以貼上來做一個比較,
其實樹木永遠照他自己的方式生長,都沒什麼改變,
改變的大概只有周圍人工的設備,跟人們的心境吧!
- Oct 15 Thu 2009 07:19
安平朱玖瑩故居
如果在安平同記豆花店吃過豆花,應該會對周圍的書法畫作特別有印象,這些都是前財政部鹽務總局局長兼台灣製鹽總廠總經理朱玖瑩先生 的作品。
而且你如果在府城各個古蹟逛過,很多石碑、牌匾、對聯也有朱玖瑩先生的墨寶呢!
而現在在西門國小對面的樹屋、德記洋行旁,有一個新景點,就是「朱玖瑩故居」,裡面目前就是展覽他的作品,可以免費參觀。
有空不妨來此感受一下文藝氣息吧!
- Feb 16 Mon 2009 21:47
府城導覽-2007府城荷蘭節
- Feb 16 Mon 2009 21:38
府城導覽-安平樹屋
樹屋位於德記洋行旁,最初為洋行倉庫,從砌牆古磚取自熱蘭遮城紅磚,及門楣花崗石、窗框基石與木屋架構判定,推測最早應建於十九世紀末及日治初期,作為「大日本鹽業株式會社」出張所倉庫,現況規模即為日本人增建。
戰後改為台鹽倉庫,曾一度荒廢任由榕樹寄生,經過半個世紀,形成特有的屋樹共生奇景。安平樹屋的奇景,引發藝術家的創造意念,在經費的支持下一度進駐其間。後因活動終止,樹屋再度閒置,直到被列入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的整體規劃中,經過專業的規劃,於二○○四年底整修,提供木棧道讓人穿梭於樹屋之間,體驗特殊的地景建築。(節錄自安平國家歷史風景區)
- Feb 16 Mon 2009 21:15
府城導覽-安平德記洋行
洋行是鴉片戰爭以前,清廷特許在廣州經營對外貿易的行號,也是近代外國商人在中國設立的企業機構。
原英商德記洋行創建於清同治6年(1867年),位於當時安平的海頭社,大多從事鴉片、樟腦、砂糖等大宗貨物交易。
光緒21年(1895年)臺灣割讓日本以後,日政府將鴉片、樟腦大宗貨物交易權收回專賣,洋行貿易量銳減,加上安平港日漸淤塞,影響船舶載卸,紛紛關閉,唯德記洋行仍繼續營業。
宣統3年(1911年)在安平的洋行都關閉後,日人將它改為鹽業會社,臺灣二戰以後,再改為臺南鹽場辦公廳舍,民國68年,市政府將德記洋行收回並整修,做為臺灣開拓史料蠟像館。英商德記洋行,長二十英丈,寬十二英丈,與先後建立的怡記、和記、東興、唻記,合稱安平五大洋行。洋行建築因為多數採用西方建築,所以視覺上有別於傳統的閩南風格建築。此外,它們也是台灣與西方貿易的歷史證物。
整棟建築坐北朝南,樓高二層,主樓梯設於正向中央,一樓原為行員宿舍,走道居中,左右各有三間房間,東西南三面均繞以拱廊,二樓空間與一樓房間相似,但走廊圍以綠釉瓶飾欄杆,加上白色粉牆,在風貌上與安平傳統之民宅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