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過鹿耳門天后宮,沿著鹿耳門溪旁的道路,到達改變台灣歷史很重要的一個地標「府城天險」。

熾熱的陽光,蔚藍的天空,鹿耳門溪口波濤洶湧,我開始遙想三百多年前,鄭成功的艦隊是如何從這一條充滿容易擱淺的港道,進攻荷蘭人,而改變了台灣的歷史。

「鹿耳門」原只是一條可供船隻航行的港道名稱,也是當時進入台江內海的重要港道,主要是因為形狀像鹿耳而得名,其港道為鐵板沙線,船隻容易淤積,算是天然的港口。

1661年,鄭成功的戰艦選擇由從鹿耳門登陸 北汕尾 ,鄭家軍沿著鹿耳門港道,先攻下現今赤崁樓的普羅民遮城,再攻打現今安平古堡的熱蘭遮城,給以為會從熱蘭遮城登陸進攻的荷蘭人來個措手不及!

經過幾個月的對峙,鄭成功跟荷蘭人議和,趕走當時在臺灣的荷蘭人,因而開始漢民族統治台灣的歷史,也奠定了鹿耳門在台 灣重要的歷史地位。

道光年間,曾文溪改道,台江淤淺,滄海桑田,浩瀚的海洋溪流逐漸變成陸地,鹿耳門港道最後變成現在我們所看見的鹿耳門溪。

現在這條溪流會看見許多的蚵棚,也有許多釣魚愛好者不懼危險在此垂釣,還有人直接在溪流中呢!

可惜「府城天險」石原來的石頭基座換成木頭基座,失了原有的古樸,不過,這本來就是後人所設的一個指標,也就算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