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清康熙22(西元1683),臺灣歸入清朝版圖,清廷為鞏固台灣兵備,置水師駐守安平。

由於台灣府仍屬於福建管轄,所以各營官兵都由福建派駐的班兵。因此來自同鄉的不同班兵,便以部隊為單位,在安平建造廟館,做為供奉家鄉神祇及聯絡聚會的場所。

當時這些班兵所建的廟館共有五座:「提標館」、「烽火館」、「閩安館」、「金門館」、「海山館」;合稱為「安平五館」。

海山館便是由福建海壇鎮標班兵建造的廟館,簡稱海壇館。

又因海壇鎮的駐防地,有一座山叫海山,班兵建館後,基於思鄉情節,便以海山為名而稱「海山館」。

光緒21(西元1895),臺灣割讓日本後,安平五館因為失去原本的功能而逐漸荒廢頹圮。

臺灣光復以後,海山館舊址改建民宅,屬於張長庚所有,而原來供奉的媽祖神像移至文朱殿,廟前一對蝙蝠石柱也移到妙壽宮,成為前殿的龍柱。

直到民國六十四年乙卯,臺南市政府為了慶祝「臺南觀光年」,特別議購這一座民宅,加以保存,並規劃為「安平鄉土館」,展示安平地區鄉土史料,以供國人追本溯源。

民國928月發生四角拜亭因雨造成屋瓦、灰泥與木料等建材吸收水分增加重量,使得本已腐蝕之柱梁接頭終為支撐力不足而連帶整個屋面下滑倒塌,因而封館。

海山館閉館好幾年,終於在最近維修完成重新開放了。

這是之前到安平時拍到維修前的海山館照片。

相關資料來源: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

地址:台南市安平區效忠街527

海山館正門

海山館正門上的字

海山館書卷窗

海山館會伏地挺身的海山劍獅

海山館刀劍屏

↑海山館斑駁的山牆屋簷↓


透過書卷窗看到海山館內部

↑閉館的海山館頗有庭院深深幾許的感覺↓

↑海山館內掉落滿地的蓮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