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來到林默娘公園,從林默娘雕像往旁邊的停車場方向看,就會看見「十七世紀台灣船」的復原基地。
這個以實驗考古學的精神來復原的台灣船,主要是復原當年鄭成功來台時的船隻。
今年2月份安放以南洋櫸木製成的龍骨時去拍過照片,中間也陸陸續續去拍過,但是一直沒將照片貼上,不知不覺半年過去,船體也接近半完工的時節了。
於是決定將這個改變台灣歷史的船舶來介紹給大家。
船的知識其實我不太懂,但是我找了一些資料給大家作為參考。
台灣四面環海,其實海洋文化一直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尤其是此次風災,沿海地區受創最嚴重,甚至連舊台江內海都幾乎出現,包括台灣本島上從山中流向海洋的河流,也是因為無法順利宣洩,而造成很多災害。
此次風災突顯了人們平時未做好對這塊土地的保護,予取予求,大自然的反撲,雖是天災亦有人禍,因為這絕不是一時所造成的,所謂的蝴蝶效應、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因此未來對於水土保持及保護海洋應該是我們積極去執行的重要事務吧! 林默娘公園 林默娘公園美麗的天空 這不是幽靈船OK?風箏啦!林默娘公園假日很多人去放風箏
「十七世紀台灣船」的復原基地
「十七世紀台灣船」的復原計畫簡介
↑「十七世紀台灣船」的復原基地↓
↑「十七世紀台灣船」龍骨↓
台灣四面環海,自古以來的歷史演進以及經濟發展便與海洋產生密不可分的關係。
西元1661年,國姓爺鄭成功於安平打敗荷蘭,奪回被佔據近40年的大員(安平),以武裝商船形成集團,積極地發展海國精神,並以商、經、貿常往來於日本、大陸沿海及東南亞一帶,交易生絲、綢緞、瓷器、鹿皮、糖、香料等物資。自此帶領台灣開始進入國際的航海世界。
當時所使用的船被日本人稱之為「台灣船」,與大陸清領各地的「唐船」及荷蘭、西班牙等西方的「蘭船」有所區別。
本研究主要從明清古籍史料、日本唐船圖、西方學者有關戎克船的記載,以及近人的研究,綜合整理出各種海船的圖像資料、文字描述之船隻結構資料,研究明末清初海船的基本規格型制,這也是「台灣船」的基本模式,以作為鄭成功時代「台灣船」建造的參考依據。
時至今日,為發揚鄭成功精神、推廣海洋文化,2005年8月前教育部長吳京向行政院文建會提出「『臺灣船』復原-再現鄭氏王朝的海洋文化」計畫,獲得兩任主委陳前主委郁秀暨陳前主委其南先生的認同與肯定,並由許添財市長於2005年12月間,做成重大文化建設決議,並責成文化局辦理。其後案經成功大學公共事務研究中心承辦,並邀請中央研究院等學術單位,與台南市政府、基隆市古船業、台南市造船業、台北船舶設計者、各類博物館、海運公司等單位共同合作。
承續前教育部長吳京教授的原意,以歷史研究、搜集資料作縱觀,依據古法重建文化艦隊,並決定以臺灣文化遺產相關創新處理手法,進行明鄭時期「臺灣船」的合作專案研究與復原計畫。
此段資料來源:網路
有關龍骨之介紹:龍骨的故事 (王城氣度)
打造全台首艘明鄭台灣船 安裝龍骨開工
中央社╱中央社 2009-02-15 11:37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市15日電)全台首艘以全比例打造的明鄭時期武裝船艦「台灣船」,今天在台南市安平港區林默娘公園安裝龍骨,正式開工,施工期間全程開放參觀,預定11月底完工下水。
這艘「台灣船」斥資新台幣8000萬元,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全額補助,市府先在港區搭建施工及參觀平台,再安裝龍骨開工。
今天的龍骨安裝開工典禮,由台南市長許添財主持,金門縣長李炷烽、民主進步黨籍立委賴清德、陳亭妃等人都在旁觀禮,國家地理頻道也派人到場拍攝。
市府特別從延平郡王祠請出鄭成功神像,在場坐鎮,以示隆重,船廠廣告看板「開台聖王監管」、「媽祖娘娘護持」2句標語,更彰顯府城的信仰,及台灣船如期完工的決心。
台南市政府打造的台灣船,以1比1全比例打造,參考原始圖形來自日本平戶市的收藏品,是1706年清朝康熙年間遺留的,全長29.5公尺 ,面寬7.26公尺 ,船上無動力,僅靠風力行駛。
市府文化觀光處長許耿修說,這艘台灣船不是「仿古船」,而是「復原船」,重現明鄭集團當時的海上武力,完工後的台灣船,重約300公噸,可載運百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