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井仔腳瓦盤鹽田」是北門鄉的第一座鹽田,也是現存最古老的瓦盤鹽田遺址。

瓦盤鹽田原是清朝的瀨東鹽場,最早設在鳳山縣大林蒲,後遭洪水淹沒,遷移到台南佳里的外渡頭附近,至清嘉慶23年(西元1818年)再遭水患肆虐,最後落腳於井仔腳。

據歷史上記載,明鄭時期,諮議參軍陳永華改革製鹽方法,在海邊築埕,在其上鋪碎瓦片,再引水到鹽池,經由日曬成瓦上的結晶鹽,鹽質粒小色白純度高 ,味道則是鹹了之後還會回甘。

近年來,因成本過高的原因,曬鹽製鹽沒落了,遍布於此處的鹽田,也漸漸荒廢棄置,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為延續其曬鹽產業文化的精神,將鹽場復育,現在已經成為最具特色的觀光鹽田。

瓦盤鹽田的瓦現在已經不是屋瓦了,而是用酒罈碎片鋪成像馬賽克拼貼般的美麗藝術,來此不僅可以體驗鹽的歷史,更有美麗的瓦拼藝術可欣賞呢!

遠處有一座小廟「鎮海將軍廟」,經「鹽鄉民宿」的老闆解說,才知道祭祀的是豬頭人身的神,又叫「母豬廟」。

傳說很久以前,有頭懷孕的母豬,因為屠夫有「不殺豬母」的習俗,所以母豬逃過一劫;可是當母豬流浪到井仔腳,有一次偷食豬食時,被村民發現圍住驅趕毆打,母豬逃脫時意外摔落海中溺斃,居民三番兩次將豬的屍體推入大海,卻總是隨潮汐漂回潟湖內。

後來,因為這樣母豬跟豬胎心有不甘,開始作祟擾亂地方。

直到興安宮的紀府元帥出面協調,允許母豬化身人形,領著一群小豬,在海岸第一線護衛這塊土地跟村民,並由村民建廟祭祀。

雖然有些感傷,但總歸有好結局也是挺令人欣慰的。

井仔腳瓦盤鹽田

井仔腳瓦盤鹽田簡介

↑陽光下的瓦盤鹽田↓

一座座在瓦盤鹽田中的小鹽山

↑陽光下、夕陽下不同風情的瓦盤鹽田↓


由日曬成瓦上的結晶鹽山

粒小色白的結晶鹽

↑瓦盤鹽田中的鹽,粒粒皆辛苦↓

馬賽克般美麗拼貼跟潔白的鹽共譜情趣

瓦盤鹽田倒映的鹽山

艷陽下的瓦盤鹽田

遠處祭祀母豬頭人身的鎮海將軍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