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進了孔廟,不論是觀光或是參拜,大概主建築逛逛就離開了。
很少會走進大成殿東邊的禮器庫,其實真正的歷史文物都躲在那兒。
雖然看起來破破舊舊,但是老照片敘說著歷史,舊文物展現著歷史。
一般人進了孔廟,不論是觀光或是參拜,大概主建築逛逛就離開了。
很少會走進大成殿東邊的禮器庫,其實真正的歷史文物都躲在那兒。
雖然看起來破破舊舊,但是老照片敘說著歷史,舊文物展現著歷史。
泮池意即「泮宮之池」,通常位於大成門正前方,形狀為半月形的水池。
古時候的禮俗,天子太學,中央有一座學宮,稱為辟雍,四周環水﹔而諸侯之學,只能南面泮水,故稱泮宮。
因為孔子曾經受封為文宣王,所以南面有泮池是依古禮。
泮宮石坊原是舊時孔廟東大成坊最外的出入口,日治時期為了開闢南門路,切割遷移至現今府中街口。
「泮宮」代表郡縣之學,清乾隆年間,知府蔣元樞重修孔廟時,見大成殿的東北方有文昌閣,就決定在東南方建一座石坊。
石坊的材質是泉州的花崗岩,所以算是最早「大陸製造,台灣組裝」,也是全臺唯一的石坊。
其實到了安平,古蹟不算是現在看到的安平古堡喔!
現在的安平古堡,是在日治時期,為了建造安平海關宿舍,原有台灣城殘蹟被夷為平地,重建成方形臺階式的磚砌高臺以及洋樓建築。
而是在安平古堡對面,熱蘭遮城博物館旁,用糯米汁、糖水、蚵灰殼和成泥,以紅磚所砌成的台灣城城牆遺跡是才是古蹟喔!
早期因為沒有好的維護,總覺得大南門滿陰森的。
反而只知道那兒是中國廣播公司台南台,不過自從中廣遷移,南門城也維護的漂漂亮亮,一座美麗的公園展現在府城人的眼前,也成了休閑的好去處。
台南的城牆,最早是在雍正3年(1725年),臺灣縣知縣周鍾喧請當地宮紳(如現今商會會長)以捐獻的方式,用樹木柵圍起來的,又在柵欄之間設置了七個城門;後來,雍正13年(1735年),福建總督郝玉麟又在城的周圍種植刺竹17983叢加強防護。
遊完四草竹筏港的綠色隧道,走到大眾廟後的小山坡,眼前綠草如茵,林木森然,遠望竹筏港的紅樹林,欣賞鳥兒翱翔,海風迎面吹拂,感受到寧靜祥和的氣氛。
然而,三百多年前鄭成功大軍與荷蘭軍隊就在此肅殺大戰。
說實在,我從小來來往往水仙宮市場跟國華街,卻從來不知道,在國華街旁的小巷道和平街中,有這麼一座白色圓頂教會─「看西街教會」。
當然,要不是參加城市導覽中五條港文化園區的課程,我大概也不知道,原來「看西街教會」竟然是基督教福音來台發源地。
兌悅門,目前位在台南市文賢路與信義街交叉口,是臺灣府城西側海埔新生地擴建外城時,建造的三座城門之一。
因位於西方,屬於八卦中的兌方,故名兌悅;圓拱上方有石刻橫額一方,落款為"道光拾陸年元月建"。
按昔時的臺灣府城西門外地方,原與安平、鹿耳門互為犄角,不僅是郡城的咽喉,同時也是米糧財貨匯聚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