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台南公園(中山公園)的公園路,車水馬龍,一向是台南很重要的交通要道。
但是只要一進到公園路321巷,人車雜聲霎時不見;日式建築、攀爬的植物、紅磚牆、南洋風的椰子樹輕輕搖曳,在這,彷彿時間停滯了。
這兒是台南市市定古蹟「原日軍步兵第二連隊官舍群」,光復以後為台南工學院教授宿舍,之後改為軍官宿舍,之後又改為回國學人宿舍,1950年正式撥交給成功大學,成功大學的三任校長都曾經住在這裡 (閻振興、羅雲平、倪超)。
今天要介紹給大家的是巷內的「郭柏川紀念館」,由郭教授的女兒郭為美女士私人出資修繕屋舍並闢為「郭柏川紀念館」,很用心的保存了房舍。
不過,產權屬於國防部,關於土地使用,市府與國防部尚在協調中。
部份房舍早已失修殘破,淪為游民的居留處,有些還曾被火神光顧,對於古蹟這樣的維護,實在有些汗顏!
所以,不知道何時這兒會被拆除,建議白天來此感受不同的寧靜。
地址:台南市公園路321巷27號
開放時間:週六 9:30~17:30
延伸閱讀:
郭柏川教授簡介:
(1901年7月21日-1974年1月23日),字少松,台灣台南人,知名美術家,教師。
1910年,郭柏川進入台南第二公學校就讀(今立人國小),1916年考上國語學校公學師範部乙科,1921年,郭柏川從學校畢業,先行任教,並在祖父的安排下被迫結婚。1928年,以美術方面的專才,考上東京美術學校後,前往日本的東京美術學校進修。1933年,以半工半讀情形下,於梅原龍三郎處習畫,在終止婚姻關係後,又重回東京旅居。1937年隨梅原前往中國,並於滿洲國各省畫生。1938年,他再於日本控制下的北平師範大學與北平藝專擔任教職。1940年,郭柏川與朱婉華(北京人)結婚,當時在北京的台籍音樂家江文也寫了一首結婚進行曲祝賀。1948年,因國共內戰全家回台灣,並在1950年於台南的省立工學院建築系(今成功大學建築系)任教,並創立領導台南美術協會。1974年去世。
郭柏川的寫生畫風於1930年代末期頗享譽於北京,天津一帶。二戰後更將中國式的風格融入台灣民間器物、刺繡與廟宇紅牆。其畫風特點是單純但深入、著重構圖且色彩渾厚,嚴謹也筆觸精準。其線條處理更隱含中國書法的意境。
(資料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