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孔廟對面的府中街,巷口的泮宮石坊是個指標,進去右邊第一條巷子,就可以看見這家保哥黑輪。
保哥為府中街商圈貢獻頗多,而這個社區的居民為台南的觀光做了最好的示範;這條美麗的莿桐巷,歡迎大家有空來走走喔!
位在孔廟對面的府中街,巷口的泮宮石坊是個指標,進去右邊第一條巷子,就可以看見這家保哥黑輪。
保哥為府中街商圈貢獻頗多,而這個社區的居民為台南的觀光做了最好的示範;這條美麗的莿桐巷,歡迎大家有空來走走喔!
米街廣安宮創建於清雍正初期,其址原位於明寧靖王府鼓樓與開基武廟之鼓樓相呼應,因所在之米街(今新美街)為當時重要街道,廣安宮也因而香火鼎盛。
日治時期實施市區改正,街道擴寬,致使廟宇北移至現址,與共善堂邢王爺合祀,廟埕也發展成府城著名的石精臼小吃。
廣安宮舊廟由三川殿、拜殿及正殿組成,拜亭以洗石子為支撐,上為馬背屋頂,三川殿有相當精緻的木構、石構及裝修,然因長久煙燻,以呈泛黑情況,而因廟方有重建之意,故目前並無維修計畫,並且已搬至臨時行館,舊廟宇成閒置狀況。。
正殿為燕尾形式,但神像已全部搬至行館。兩側廂房直接緊鄰廟宇,主體正面採西式之山牆上,有花草圖騰,北側也尚存古老之香爐一座,此廟宇因係日治時期遷建之作,故建築中呈現閩洋折衷風格,頗為特別。
同學邀我到安平這一家有著超大豬排飯聚餐。
真的真的非常大,滿滿一大盤,幾乎看不到盤中的飯菜。
主要是將豬排搥打成薄薄的,再用麵包粉酥炸。
我跟同學2個人共吃ㄧ盤,加上套餐中的沙拉、麵包、濃湯,另外再叫了一客焗烤培根蔬菜捲,真的很飽!
眼睛瞄到其他桌點的餐,也都很不錯。
水仙宮附近的國華街一整排都是美食,先介紹這兩家。
一般說來,台南的鱔魚意麵大多偏甜,不過這家的鱔魚意麵卻有一股輕甜味道。
在他隔壁的粽葉米糕很有特色,古早時沒有紙便當,都是用粽葉包裹讓人外帶。
現在店家外帶依然保持這種傳統,不過得特別吩咐,否則是用紙便當喔!。
清朝時,內地的官員來台會先至接官亭,於是在渡頭附近設有迎接或送別的處所,商業繁華,五條港文化園區至今仍有許多好吃的美食在附近。
今天先介紹這家位於接官亭及西羅殿巷子口的古板小吃店,這家店以前是在後火車站附近開店,我常常去那兒光顧,後來他搬遷到西羅殿跟接官亭巷子口,因為跟回家的路不順路,去的機會就少了些。
這家的油豆腐細粉、蘿蔔酥餅、豆沙酥餅、湖州粽子、小籠包還有泡菜,都是我覺得挺不錯的美食,價錢還算平價。
不過每個人口味不一樣,大家逛五條港文化園區欣賞古蹟,走到餓的時候,不妨試試看口味。
每年農曆的七月初七 ,是七娘媽的聖誕;嬰兒出生到十六歲以前,據說都會受到七娘媽的庇佑,所以也是兒童的守護神。
台南市開隆宮每年都會為年滿16 歲的青年男女,舉行俗稱「做16歲」的成年禮活動。
開隆宮的巷子口有一家很懷舊的賣日用雜貨的店,建築很有懷舊風格;他旁邊有一家百年蝦仁肉圓店,也很有特色。
說是百年老店,其實真正營業只有97年,中間歇業了有7、8年。
這家店的肉圓皮是米漿做的,吃起來的口感跟一般用粉漿做的不太一樣;肉圓的肉燥餡,則是遵循古時度小月的作法熬煮8ㄍ小時;而他的醬汁是用肉燥的汁再去熬煮的獨門醬料。
如果逛孔廟逛累了,除了府中街外,周邊也有很多可以休憩解饞的好地方,今天先介紹莉莉水果店。
莉莉水果店旁也是一處古蹟,就是愛國婦人會館,現在正在整修中。
其實跟一般水果店沒兩樣,但是因為歷史悠久,加上老闆對台南的熱愛,發展出另一種文化氣息;在店內會看到許多府城老照片及一些資料。
他們的水果新鮮是不在話下啦!冰品也還算不錯,但是推薦大家來台南一定得吃蕃茄切盤。
蕃茄佐以甜醬油膏、薑泥、白糖、甘草粉調合而成的醬汁,很特別的口味喔!
搬到台南東區後,朋友就直囔著說,要帶我去位在精忠三村,一家超便宜又好吃的米糕跟四神湯。
復古的小碗裝著米糕,灑上肉燥跟肉鬆(或魚鬆,忘了問),配上一片黃蘿蔔,吃起來清爽而不膩,大大顛覆我對米糕油孳孳的印象。
四神湯雖然不大碗,但是味道濃郁,料也滿實在,腸子吃起來軟嫩有嚼勁。這兩者搭配起來,一種滿足感油然而生。
跟老闆聊天才知道,那咖啡色的米糕杯,是她特別去鶯歌所訂製的,有的小杯子都超過30年了,而且堅持用後方的大灶燒材先蒸好後,才移到前方用瓦斯保溫,說這樣子才能給顧客最好的味道。
沒落的市集,米糕店在冷清的巷道中,本以為甚為孤寂;然而聊天的同時,顧客絡繹不絕來購買,老闆說過年時她更忙,因為好多離家的遊子,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回憶著小時候的味道,甚至大包小包帶回北部或海外,為了這些孩子,所以她不能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