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要吃港式飲茶,必到二個地方,一個是「鑽石樓」,另一個就是「楓林」了。

港式飲茶,印象最深的就是坐在餐桌前,可以看見服務員推著各類燒賣的餐車在你周圍慢慢繞,冒著蒸氣的蒸籠,吸引著你一籠接一籠的點食;還有那瀰漫在空氣中,蘿蔔糕那煎的香香焦焦引誘著味覺的氣味;看著服務生從餐車中將玉米濃湯撈進碗內放在你的桌上,悠閒喝著茶聊著天,再叫一盤廣東炒麵,香脆的麵條上淋著還在吱吱做響的海鮮配菜,真是令人至今難忘的回憶。

然而,台南的美食是非常的包羅萬象,悠閒飲茶的氣氛被許多異國風的餐廳取代,雖然還是有幾間大型的港式飲茶餐廳,但港式飲茶的方式,卻似乎在這多變的飲食中慢慢改變。

那天經過東寧路,快接近勝利路時,突然發現「楓林」又重新開張了,趕緊跟朋友邀來此聚餐重溫記憶。

雖然他店內有其他的美食,但是我們是特地來吃港式料理,所以點了油雞、醉雞、豆腐羹、廣州炒飯,當然還有我們的最愛-廣州炒麵啦!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西元1662年,鄭成功去世後,百姓為感念其驅荷復台、開疆拓土的功勞,就在此立廟奉祀,到了清領時期,因政治顧慮而稱為「開山王廟」。

西元1874年(清同治13年),欽差大臣沈葆楨因牡丹社事件來台籌辦防務,在該地深入瞭解民意後,於是便上疏朝廷,強調鄭成功是「明室遺臣」,而不是清朝的「亂臣賊子」,並奏請為鄭氏立祠。

後來官民籌募經費,從福州載來工匠、材料,將開山王廟擴建成一棟台灣少見的「福州式」建築,於光緒元年竣工。名稱也改為「明延平郡王祠」。

日治時期,鄭成功因與日本有血緣關係,所以倍受推崇,祠名被改成「開山神社」,增添不少日式建築風格,每年祭典更成為府城一大盛事。

光復後,政府為表彰明鄭復台精神,於民國52年興工重建,整體格局大致不變,但是建築則由福州式改為北方宮殿式,即現今的模樣。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鄭成功文物館收藏著許多台南文物。

以往的文物館在一樓主要陳列史前文物,二樓則展覽的多為台南歷史文物。

不過後來封館整修後這些都已經撤除,純粹的展覽場地。

比較值得一提的是在文物館的東側,有一個長條型的石頭,不知情的人以為是座椅,其實那是以前鳥居的頂部;另外還有一些舊石輪跟石碑,可惜沒有立牌解釋。

目前文物館一樓展示各朝兵器展,二樓則是展示明鄭時期之船舶,展期從4/2912/31,大家有空可以來欣賞喔!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進了「前無古人」的三川門後,除了看見許多牌匾外,左右的門廊進去就是甘輝、張萬禮二位將軍的祠。

甘輝神像的造型為手中持印,以「印官」(文官)稱之。萬禮神像的造型為手中持劍,以「劍官」(武官)稱之;通常為祭祀鄭成功廟宇中常見的陪祀將軍。

於明永曆十三年他們二位追隨鄭成功率軍攻打清廷,驍勇善戰,盡忠職守,屢戰屢勝。

當時鄭成功曾經作一首詩「縞素臨江誓滅胡,雄師十萬氣吞吳,試看天塹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可以想見當時鄭軍氣勢旺盛的程度。

但是,俗話說:「驕兵必敗」,當鄭成功親率軍隊往北進攻時,甘輝接二連三提出許多建議,但是鄭成功不採納,後來在南京被清朝的軍隊反攻,導致鄭軍一路大敗,鄭成功揮師撤退。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太妃祠是為紀念鄭成功母親保貞操的情操,而祭祀其母親田川松的神位。

原名田川森子,日本人,牌位上「翁氏」是因為她繼父「翁翊皇」是福建泉州移民到日本平戶的華人。

鄭芝龍當時為華僑領袖,在日本頗有聲望,經介紹與田川氏之女結婚,即田川松。

後鄭芝龍離開日本,當時田川氏已有孕在身,在1624年7月14日這天,據說田川松正在海邊撿貝殼時,突然開始胎動來不及回城內,遂在侍女的協助下在一塊大巖石上生下了鄭成功。

這個巖石,現在位於日本平戶市川內港附近的千裡濱濱,上面書有兒誕石3個字、當地地元川內地區每年在這一天會舉行「鄭成功祭」的活動。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寧靖王祠是奉祀寧靖王朱術桂和殉節的五妃神位的地方。

朱術桂,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九世孫、第十五皇子遼王朱植的後代,受封為寧靖王。

鄭克塽與明鄭勢力投降清朝後,朱術桂決心殉國,便召集妾侍說:「孤不德顛沛海外,冀保餘年以見先帝先王於地下,今大事已去,孤死有日,汝輩幼艾,可自計也。」

隨侍在側的五妃(袁氏、王氏、秀姑、梅姐、荷姐)皆泣對曰:「王既能全節,妾等寧甘失身,王生俱生,王死俱死,請先賜尺帛,死隨王所。」而後相繼自縊於中堂。

次日,朱術桂將五妃之靈柩安葬於南門城外魁斗山後(今五妃廟址)。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監國祠祭祀的是鄭成功之孫鄭克臧夫妻,祠內最有名的就是沈葆楨所書之「夫死婦必死,君亡明乃亡」的聯匾。

1674年鄭經西征,陳永華為東寧總制,留守臺灣。

1679年4月陳永華表示「元子年登十六,聰明特達,宜循『君行則守』之典,請元子克臧監國」。鄭經允許,立鄭克臧為監國。

鄭克臧執法嚴厲,頗有鄭成功的風範。加上他是陳永華的女婿,所裁決的事務都受陳永華教導,即便是鄭氏親族犯法,也很少原諒,因此鄭經諸弟和馮錫範都很討厭他。

1681年正月,鄭經去世後,馮錫範和鄭經諸弟不願鄭克臧繼承,打算擁立鄭克塽,便說服鄭成功之妻董氏,廢掉鄭克臧的監國職位。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日治時期,日本人將「開山王廟」之改為「開山神社」,因為鄭成功的母親是日本人,所謂「愛屋及烏」,且鄭成功的忠誠氣節,是非常令日人敬重的。

這兒算是日本人抵台之後,所興建的第一座神社;故當時除了閩式建築外,尚增建一些日式建築。

不過,國民政府來台後,舊時建築大多被拆除,現在看延平郡王祠的建築外觀,已全然不見神社時代的遺跡,要看當時的遺跡,就只能看目前停放在儀仗所中的神轎了。

目前開山王出巡,另有一座神轎,兩座神轎並列著,靜靜地訴說著歷史的演變。

儀仗所前有仿日本神社中的祈願牌架,也是頗有懷古的氣氛。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進入延平郡王祠正殿前,會先看見一座牌坊,是將臺南神社(現在之公十一停車場)的鳥居搬遷過來的。

原神社的「鳥居」,上部橫批為『浩氣千秋』四字,到民國時「鳥居」上部被拆除,變成青天白日的圓形造型;柱聯是白崇禧所寫的「孤臣秉孤忠 五馬奔江 留取汗青垂宇宙;正人扶正義 七鯤拓土 莫將成敗論英雄」,橫批為「忠肝義膽」。

白崇禧將軍也許大家對他不熟悉,但他的兒子大家應該有聽過,就是寫過寂寞的十七歲、臺北人、孽子的白先勇。

白先勇曾說:「寫作是希望將人類心靈中無言的痛苦轉化成文字」,相對的,我認為,古蹟本身就像寫作一般,將那過往的年代無言的轉化在時間的洪流中成為歷史。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