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南瀛遊蹤 (9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我想,如果不是被招牌擋住,

麻豆老街的風采應該不輸新化老街吧!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台語中的鹹菜就是我們常講的酸菜。

這兒是朋友的私房景點,

只是徒留醃菜桶不聞鹹菜香了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茅港尾港為倒風內海港口之一,昔日府城在清代的時候,茅港尾是嘉義通往台南的大驛站,往嘉義官道中間站,又得港灣之便,商帆往來,行旅絡驛於途,會在此打尖留宿,次日再上路,因此繁榮一時,曾有「小揚州」之風流雅稱。

茅港尾街人車分道,是台灣當時少有的一條「雙顯街」。街上店家林立,舉頭不見太陽;入夜則秦樓楚館,笙歌楚楚,故有「小揚州」之稱。

街上的的天后宮、觀音寺皆建於1677年,天后宮前兩座風化的石獅,足可見證。

傳說在同治元年天后宮媽祖在茅港尾大地震前夕起乩,說有大難將至,村民誤為盜匪來劫,紛紛釘死門戶,尾內並撒黃豆;誰知入夜天搖地動無處逃生,因而死傷慘重,茅港尾地區頓成廢墟。媽祖也因觸犯天條而受天戒百年。加上茅港尾航道日漸淤塞,故茅港尾就逐漸沒落了。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顏氏家廟位於紅厝村的顏氏家廟最早是茅草庵,創立於一百五十年前,造型秀麗。現址已經重建。
已逝的臺灣前輩畫家顏水龍即出身於紅厝村顏氏,縣立文化中心為表彰他在藝術上的成就,在家廟前公園內設置顏水龍紀念雕像。

昔日台灣血緣關系而成的部落往往會建築宗祠、祖廟、家廟來供奉共同的祖先,而為了感召宗親常會追溯同姓氏的聖賢、神佛做為家廟的主祀神。

下營鄉紅毛厝的顏氏家廟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顏家冬至祭祖源自何時已無可考,每年冬至祭祖由親族事務的族人,編組輪流當召集人,所以每年都辦得有聲有色,家廟起造時為茅草搭建,而這座家廟從草創至今,歷三次修建,始有現在風貌。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古老的藥局,有中藥跟西藥並存,提供這兒的居民基本的照顧喔!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有育嬰室的鄉村豬舍,現在廢棄都只養垃圾嚕!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鐵線里,庄民習慣稱作「鐵線橋」,位於台南市新營區南端,接近柳營鄉的河邊,為新營最古老的聚落之一,東南兩面被急水溪環抱,從明鄭時期即有文字記述這地名由來,鐵線之名,荷蘭人稱為Terramisson,至漢人入墾後因河港而築橋。

《臺灣府志》就曾提及:「倒風港分三支,北為鐵線橋港又雲康熙五十五年諸羅知縣周鍾瑄建木橋,時壞時修,為臺南府與嘉義縣必通之孔道,因橋得名而繁榮。」據說,因木橋易被急水溪沖斷,復修時加以鋼鐵穩固,此地因而得名。

其實清代台灣最著名的有三大港口:一府二鹿三艋舺,但第四大的月津港可能就比較少人知道,但月津港確實曾有過非常重要的地位,早年台灣陸運受到西部大大小小河川的阻礙,島內運輸遠不如海洋運輸發達,因此島內南北向的交通仍仰賴海運。

月津港位於鹿港和臺灣府(台南)之間,而鐵線橋作為月津港的副港,位置較偏南些,且位於月津港和臺灣府城間的交通節點,興盛一時,鐵線橋港登岸處形成一條老街,有各式商旅出入,且為了防禦海盜侵擾,鐵線橋聚落還設有城牆、城門,做為防禦。

在日本佔領台灣的戰役中,當日軍攻下布袋港後,即進攻鐵線橋以抓住台南地區的交通動線而發生「鐵線橋事件」,導覽人員說這兒慘烈的狀況可比「南京大屠殺」,只是歷史沒記載,可見鐵線橋在當年的地位不凡。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縣定古蹟通濟宮後方的街道在很久以前是中藥街,一整排都是賣中藥材的,但是現在冷冷清清的。

街口有一個麵攤,她對面的老房子有位老奶奶很熱情的請我們到他家參觀,還很驕傲的為大家展示他優秀的子女。

而老奶奶的先生是修理腳踏車的,到現在都還偶而修理腳踏車呢!

除了房子很古老,連修理腳踏車的幫浦也很古老。

離開時剛好遇見老爺爺騎著腳踏車從他們的新家出門,看著他們的背影在陽光下清冷的街道走著,卻別有溫暖。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通濟宮原址成縣定古蹟,於是另建造一處新殿。

沿路都可看見種植的植物,像甘蔗、柚子、芭蕉、釋迦……等等。

最好玩的是冬瓜攀藤竟然長在屋頂上,我趨前去拍的時候,下方雞舍的一隻公雞飛過來,挺著胸膛擺姿勢,就好像對我說:「拍我!」的感覺呢!

「新通濟宮」這兒比較重要的就是廟門前的聖旨碑,能保存如此完整,真是很難得!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逛倒風內海的第一個景點是新營的縣定古蹟鐵線橋通濟宮。

到達此處時,感覺真的很鄉村。

這兒的居民看到我們一群人,還一直說觀光怎麼來這種庄腳所在,大伙兒也笑著回答說:「今天縣市合併,大家都是一家人,不分城市鄉村啦!」

但是要讓這兒成為觀光據點,真的得再加把勁。

由繁華到沒落,滄海桑田在倒風內海各個城市的展現更是明顯,在很難想像當時這兒曾是通商頻繁的航運要道。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12/25台南縣市合併,當天跟同學逛了「倒風內海」的景點。

一直以來只知道台江內海,對於台南縣原來還有一個倒風內海都不了解呢。

倒風內海跟台江內海一樣,因為泥沙淤積都陸化了,不過近年來的開發,陸陸續續發現許多考古的珍貴資料,藉由這些考古資料,讓大家了解台灣三、四百年前的生活,甚至是更早期的南島文化。

所以找一些資料讓大家先了解什麼是「倒風內海」。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鹽水溪溯源之旅」的最終站,是位在南科的「新港社地方文化館」。

當到南科時,我才發現南科規劃的還真是漂亮,各個科技廠的前庭都很有特色,來此慢跑散步還滿不錯的喲!

就醬子繞了一圈才到達目的地。

這個館據說是因為當初建設南科時,有許多神明在各個區域,經過向神明擲筊後,決議統一移駕於此二樓設「新港堂」,下方一樓的空間就設立「新港社地方文化館」。

該館於975月開館啟用,是一座結合科技與文化於一地之文化館設計,擺脫以往傳統規劃,館舍內部空間分為常設展示區及特展區,常態展示區以平埔西拉雅文化及史前考古相關史料為主,特展區邀請知名藝術家展出作品,整個空間非常舒適。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鹽水溪溯源之旅」的第七站「保生大帝宮」,是位在新化豐榮里。

在明末時期,此地名為「洋子」(當時可航行舢舨的商港就稱之為「洋子港」),前有廣儲東河(許縣溪)入台江內海,可通往唐山(中國),因交通便利,許多漢人經此移民入台。

據說在西元1616年,由漳州人氏自家鄉奉迎神像參拜,西元1624年建廟,主祀藥神吳夲,即「保生大帝」。

依據台灣縣志卷九雜記志載,大道公廟建築於荷據時期,但其正創建年代,卻無正確資料可資考證,一直到民國63年再度修建時,在重行塑裝佛像金身時,在觀音佛祖像背部發現刻有「民萬曆丙辰年 弟子蔡保禎造」等字樣,對照年代明萬曆丙辰年,為公元1616年,比鄭成功登陸台灣還早,由此證明大帝宮確屬明祟禎年間(荷據時期)建造的。

相關資訊: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鹽水溪溯源之旅」的第六站「新化老街」,建於日據時代,整條街充滿著巴洛克式建築的風情。

其週邊有楊逵文學館、街役場、武德殿、南圳綠堤等共同成為新化鎮最有文化魅力的地方。

在此可看見老建築新利用,新舊交替的歷史就在眼前,而老建築在匠師建構的建築技術與藝術下,其精細處處令人嘆為觀止。

相關資料

新化鎮公所

延伸閱讀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中午吃完飯後,繼續「鹽水溪溯源之旅」來到了第六站「新化老街」。

不過我們先去看在巷弄中的老屋,原汁原味保持還算不錯。

主要是去看位在中正路31號的蘇宅,其已有一百五十年的歷史,本身是很傳統的三合院結構,大多使用木材以及土埆為材料。

沿著巷弄走過一排矮舊的老屋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鹽水溪溯源之旅」接下來的一站是要吃中餐了啦!

中午我們到東成醬油的東成會館吃簡餐,這東成醬油生產的醬油、醬油膏、豆瓣醬、辣椒醬及相關產品,在台南還滿有名的喔!

去年開在新化的東成會館算是多方位經營,在東成醬油會館內展示了許多各式的醬油商品及其他農特產,還有展售人造花及造景盆栽以及新化名人歐威(以前的電影明星)的相關資料。

會館外還設有戶外咖啡,看起來還滿舒適的。

地址:台南縣新化鎮中興路293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繼續「鹽水溪溯源之旅」來到了第五站「廣興宮」。

位處永康、新化交界處的廣興宮是全台少數跨鄉鎮共有的廟宇,又稱「元帥廟」,主祀謝府元帥,他是東晉時代肥水之戰的大功臣謝玄。

雍正13年(西元1735年),由社民迎大灣王公廟謝府元帥謝玄香火建廟祀而成。

其所轄範圍除蕃薯厝以外,尚包括西勢、新庄、樹仔腳及新化鎮的崙仔頂等聚落。

同治三年許縣溪改道,順著今之永康市界入海時,廟宇曾遭水淹沒沖毀,社民將之重建於溪畔。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接下來的「鹽水溪溯源之旅」來到了第四站「崑山科技大學」。

你一定覺得奇怪,跑到崑科大作啥咪呢?

原來崑科大內的「崑山湖」,就是很久很久以前的「鯽魚潭」。

話說,大約三百多年以前,台南永康市大約有一半的地方是水潭,由於水潭中有許多的鯽魚,因此被稱為「鯽魚潭」,而崑山湖即是『鯽魚潭』淤積後的遺跡。

「鯽魚潭」又名為「龍潭」、「東湖」,是一座東西窄、南北長的大水潭,原本是附近農田的灌溉水源,但在道光三年七月,台灣南部發生暴風雨,使得曾文溪河道改變,曾文溪改道流入台江,大量的泥沙淤基於台江中北部,阻礙了鹽水溪入海的溪道,使得鹽水溪的溪水大量的流入鯽魚潭,沖毀了今台南縣仁德鄉中華醫事大學東側的虎仔山分水嶺,溪水和湖水一起經三老爺宮溪、二仁溪入海,於是原先水潭的部分就成了良田,目前只剩下潭心的部分留下了一個小湖泊,也就是位於崑山科技大學內的「崑山湖」,即是原本「鯽魚潭」的潭心。

紫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